彭州的湖 超美!
江河浩荡、湖溪灵动
不同的水
赋予了彭州不同的气质
他们纵横交错
润泽着金彭大地
一片湖可以演绎千年古城的传奇,倚湖而兴,拥湖而美,自建城以来,彭州城市内外一直有多处湖泊,这些星罗棋布的湖泊之间由城市河渠相互连接,是彭州城市水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灌溉、蓄洪调剂水量和调节小气候等多种功能。
彭州,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过渡地带,地形较复杂,特殊的地理条件不易形成大湖,也许在湖的规模和数量上这里名不见经传,但却有着成因特别的湖泊。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作为成都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在彭州市境内,水域面积近20万亩,大小河流90余条,境内河川纵横,哺育着河岸人民。
依托发达的岷江水系,自古以来彭州人就有亲水生活的传统。西汉景帝末年 (约公元141年),时任蜀郡郡守的文翁在湔江出山的关口(今彭州丹景山镇)处开湔江堰,于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着彭州治水亲水的历史文化。
彭州境内河流分属沱江、岷江水系,丹景山以北山区和市域东南部大片面积属沱江流域,主要河流为湔江;市域西南和南部边界地区属岷江流域。“引岷济湔入沱”的蒲阳河、人民渠等都江堰渠系,在平原区与湔江分流各河道相交叉,构成网络状水系。
湔江是彭州市境内流域面积最广、流程最长、影响最大的自然河流,它是沱江三大上源之一,汇聚了彭州山区白水河、白鹿河等大小河流,到天彭门外又散为鸭子河、小石河、马牧河、新开河等河流。古称湔水、濛水、玉村河,全长139公里,流域面积2057平方公里,孕育了“郫繁膏腴”的辉煌历史,是彭州的母亲河。
而湔江的发源地,就是位于龙门山脉玉垒山支脉海拔4818米太子城峰西南的红龙池(海拔4020米)和其东北的干龙池(海拔4360—4380米)。以冰雪融水为补给的彭州冰川湖湖体较小,却如珠玉般散落在群山中。
传说最早是李冰的第三个儿子李三郎治理湔江,修了湔堰。汉景帝末年,文翁任蜀郡守,因繁县、湔氐县湔江不治出现旱涝灾害,便驻足天彭门,领导百姓治理湔江,由此造就了利在千秋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修建人民渠,对湔江进行治理。人民渠原名官渠堰,有“巴蜀新春第一渠”之称,是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建成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令“九河归一”,使小石河成为湔江排洪的主河道,多年的湔江洪患得以基本控制,实现了排、灌两利,古老的彭州母亲河展露出新姿容。
除了母亲河湔江,彭州境内还有众多水库,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山水之间,为彭州大地增添了灵气和水韵,也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之需。莲花洞水库、东河水库、西河水库、牌坊沟水库等是其中较大的水库。
莲花洞水库又名莲花湖,湖区水景总长9公里,由7条形态各异的支流汇集而成。湖中静影沉璧,游鳞戏水,白鹭翔集,泛舟湖上,人如同置身天然画卷之中。
牌坊沟水库又被称作凤湖,两湾明亮亮的水域像巨大的弦月一般镶嵌在远方的山脚下,秀美非常。还有被叫做凰湖的东河水库,湖形狭长,湖水碧绿,整个长湖被两岸的群山环抱着,在日光下波光粼粼,宛若大山拖行的水袖,美丽而神秘。
丰富的水资源不仅为彭州带来了“天府金彭”的美称,也造就了彭州人喜水、乐水、爱水的生活气息,随着立体山水公园城市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以湖水为基础而兴建的公园、景区也不断在增加。
彭州水系星罗棋布
它细密无声地汇集
铺陈出波澜壮阔
内藏乾坤却不轻易显山露水
在潋滟的湖光、迷蒙的烟云间
它们不仅是“高颜值”的“网红打卡”地
同时也是城市生命力的美好象征
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
原标题:彭州的湖 超美!
编辑:吴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