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助推文旅蓬勃发展,锦江黄龙溪再现“龙舟竞渡”盛景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6月22日,四川省河湖长制走进文旅行业暨2023年首届黄龙溪端午龙舟赛在双流区黄龙溪镇古码头举行,54支龙舟队伍、500余对队员在锦江上演“速度与激情”,让锦江黄龙溪再现“龙舟竞渡”盛景。
“龙舟竞渡”锦江组图(工正、王培摄)
从水环境治理到水生态打造、从冬泳到龙舟赛、从疏水到亲水……在各级河长的奋战下、成都母亲河锦江的滋养下,黄龙溪镇正借力河长制促进“河长制+文旅”融合发展,一张“文旅锦江黄龙溪”新名片正逐步擦亮。
5月,黄龙溪古镇景区共计接待游客212.3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2125.71万元。
锦江之上,54支龙舟劈波逐浪
6月22日一大早,锦江黄龙溪古码头段热闹非凡,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齐聚在锦江江畔,只为一睹黄龙溪首届龙舟赛的盛况。
四川省河长办为龙舟赛开幕致辞
“嘟~~~”上午10时40许,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标志着本次赛事正式开启,这也是龙舟赛阔别黄龙溪23年后再度回归。各参赛队龙舟如“离弦之箭”向着终点劈波逐浪、极速前行,岸边游客也纷纷高声呐喊,激情四溢。
嘉宾为龙舟“点睛”(工正、王培摄)
这个端午,在黄龙溪除了有一场高规格“龙舟大赛”外,更有2023年首届川渝桨板公开赛、黄龙雅集特色集市、民俗快闪演出和火龙表演等活动,让市民游客在观赏龙舟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锦江别样风情和民俗韵味。
龙舟赛开幕式鸣锣(工正、王培摄)
预赛完成后,一名参赛队员捧着锦江水擦拭着因剧烈运动额头上冒出的汗水,开心的说:“预赛成绩还是比较理想,主要是这个大环境太好了”。
参赛队伍组图(工正、王培摄)
在市民游客为精彩纷呈的龙舟赛喝彩时,锦江良好的水质、优美的环境也吸引了前来观赛游客的目光。
“上有蓝天白云、下有绿水青山,龙舟在碧水轻波的锦江上争渡,这番景象可真是太美了!”现场,来自德阳的市民郭先生发出如是感慨。
“龙舟竞渡”锦江(工正、王培摄)
由水及岸,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锦江,是成都人民的母亲河,锦江黄龙溪段是锦江流经千万人口城市后出境的最后一道屏障。锦江黄龙溪段面水质关乎成都,更关乎长江。
为何阔别23年的龙舟赛如今能重现锦江?黄龙溪镇级河长张圆认为与双流重拳治水后,锦江有着良好的水质功不可没。
开幕式表演(工正、王培摄)
近年来,双流区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主动适应新阶段治水主要矛盾变化,严格按照成都市“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总体要求,大力推进锦江流域水生态治理。
管好锦江黄龙溪断面水质,就是管好了锦江的水质。正是在各级河长持续发力、一锤接着一锤敲的治理下,锦江黄龙溪断面水质达到Ⅲ类,优良水体率由2016年的69%提升至100%,实现了特大城市河道水质从劣Ⅴ类到Ⅲ类的重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两次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点赞”锦江水生态治理。
黄龙溪戏水(雷琴摄)
土生土长的黄龙溪人邱水元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在锦江码头东风阁制高点,由邱水元扮演的一身汉服“诸葛亮”,轻摇羽扇,激动得老泪纵横。
水里清了,两岸美了,来往的游客更多了。这次龙舟节,黄龙溪镇所有的酒店提前两周全部预订出去,餐馆也需提前预订。邱水元也走上古镇,为往来游客讲述锦江故事,默默的传承着黄龙溪文化。
吸引众多游客观赛(工正、王培摄)
“今年只是首届,我们会将龙舟赛一直继续下去。”张圆说,黄龙溪用传统民俗活动和民间体育赛事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黄龙溪锦江断面“正在逐年好转”的鼓励,最终实现生态资源的价值转换,让绿水青山变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生态福利彰显文旅魅力。2022年,双流区围绕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将锦江支流江安河、青兰沟纳入首批蓝网建设计划,目前已完成泉水河、青兰沟项目,江安河正加快推进中。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闲暇之余来到黄龙溪,约上好友在锦江河畔喝一碗盖碗茶、锦江绿道上散散步……
龙舟赛场(工正、王培摄)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锦江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打造,做活生态、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相结合的‘水文章’,擦亮河长制促文旅融合发展的‘锦江名片’。”双流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称。
原标题:河长制助推文旅蓬勃发展,看双流如何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编辑:吴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