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枣阳市围绕河湖长制 推动幸福河湖建设
【摘要】为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建设醉美帝乡家园,作为汉光武帝故里,枣阳市精心呵护浕水母亲河,通过全面整治城区大小水体、沟渠淤塞现象,清理护城河、东、西冷水沟等年累月堆积的淤泥、污水;在城区水体两岸培植风景乔木和植被,实现城区水系绿化全覆盖;修建水域沿线游步道景观,构筑亭台、小榭、网红建筑、景观小广场。将党史学习教育、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汉文化遗迹等融入水域沿线的景观建设,展示了枣阳人民红火滋润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河湖长制 幸福河湖建设 水环境综合治理
【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枣阳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河湖管理保护的重要决策部署,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主要抓手,在河道整治、生态修复、生态补水、景观绿化、配套市政道路等水环境综合治理上狠下功夫,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帝乡美景。
一、背景情况
枣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千古帝乡,千年古邑”,属汉水流域,境内有滚河、黑青河、小黄河、三夹河、莺河、淳河等6支小水系,最后汇聚唐白河后注入汉江。
一河碧水穿城过,两岸花香扑面来。沙河,古称浕水,发源于随州,全长80公里,自东向西流淌,奔涌入汉江,孕育了百万枣阳人民。多年来,母亲河的默默奉献,支撑枣阳不断进位“全国百强”。
但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相伴而生的是,产业富集,人口聚集,人水相争矛盾凸显,侵占河湖、超标排污现象突出;加之近几年降水偏少、河流径流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水生态环境问题积累凸显,沙河变成了臭水沟。一是“四乱”严重。围堤养殖,私采乱挖屡禁不止,河床满目疮痍,生态退化。二是水质恶化。由于降水减少部分河段出现季节性断流,特别是老城区护城河、东冷水沟、西冷水沟水质较差,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河湖的需求。三是岸线侵占严重。水生态空间因农业生产、城镇化发展等遭受挤占,水生态空间萎缩问题较为突出。群众对美好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沙河水域治理迫在眉睫。
二、主要做法
01河长“主”治,真抓真管
一是领导抓,抓领导,让组织保障更坚强。
治理后的沙河重现“河水潺潺、鸟语花香”新画卷
枣阳市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市委主要领导担任沙河河湖长,将责任链延伸至村(社区)。枣阳市市长针对沙河城区段存在问题,多次实地调查、研究问题根源和对策措施。创新治理模式,大力推动枣阳市沙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投入10.6亿元,先截污,后清淤,改善水质量;种花草树木、建公园步道,提升城市品位;建水闸泵站,打通四条河,打通城区水系。目前,沙河城区水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重现“河水潺潺、鸟语花香”新画卷。
二是统筹抓,抓统筹,让工作推进更顺畅。
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市、镇、村、户”逐级考核体系,统筹整合相关资金共计5000多万元,建设大三格湿地、一体化等设施共490套,完成污水治理195个建制村,有效提高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三是抓项目,重投入,让工作落实更有力。
“攻其盾,必先利其器”。枣阳市积极探索创新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并在全国推广,打破城乡“藩篱”实现共治共享。累计投资40多亿元,建设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环境治理重点项目。
02源头“严”治,常抓常管
统筹水环境保护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建设幸福河湖,坚持源头严控、全过程监管,加大日常巡查力度,不断改善监管技术,有效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抓协同举好“指挥棒”
枣阳市认识到水环境治理是一项动态的、长期的艰巨工作,单打独斗是抓不好的,必须凝聚共识,齐抓共管。枣阳市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办职能和水利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的行业指导作用,按照河湖长制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建立健全监督考评制度,检查考核评比,设立红黑榜,确保工作落地见效。今年以来,枣阳市1个省控断面、2个市控断面水质满足Ⅲ类标准,11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二是保常态织密“防护网”
始终坚持“巡”与“治”相结合,以巡促提升。构建全天候巡检体系,不间断对水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检查督办,抓早抓小。只有管住了污水口,才能保证一河清水长流。近年来,枣阳市启动了雨污分流工程,打通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生活污水排放“毛细血管”,全市已建成雨污分流主管网344公里,实现污水应收尽收。
三是强支撑织密“智慧网”
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城区智慧水务管理系统,新建了智慧水务数据中心;同时,生态环境部门在沙河、滚河等重要河流断面设置了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一旦超标,自动预警,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03重拳“整”治,敢抓敢管
治理后的沙河护城河(枣阳市一医院北段)成为亮丽风景线
始终坚持违建“零容忍”的工作态度和“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的办案原则,运用拉网式排查、一线法研判、重拳式整治“四乱”,不断恢复沙河流域生态系统,优化水域环境。
一是创新执法方式
首创并全面推行“河湖长+检察长”“河长制+警长”“省市县交界联合执法”三项司法协作工作机制,并积极利用无人机航拍、固定视频监视等技防手段对重点河段、敏感水域进行实时监控,有效解决了“排查不深,执行不力、保障不足”执法难题。2022年以来,河湖长制办协同相关部门先后发出涉水检察建议书11件,件件得到整改;共同办理了耕地挖沙、河道盗砂、非法制砂、非法取水、非法倾倒废水等违法案件10余起,其中3起实行了顶格处罚,1起进行了刑事打击,确保河湖安澜。
二是强化督查检查
始终坚持河湖长牵头、河道主官为“纽带”的“交办、督办、会办、查办”工作机制,组织相关部门联合督查专班,对照年度任务清单,全方位开展年度河湖长制专项督查,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以“一地一单”方式,严格督办整改。沙河河道76口坑塘,在市委书记亲自指挥调度下,按照“重点先行、循序渐进、刚性治标,系统治本”的整治思路,统一行动,集中清理,从严执法,严格管理,满目疮痍的河流逐渐恢复了生态功能。
三是强化督办手段
采取调度、提示、警示约谈、定期通报等措施,加强对河湖长制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跟踪问效。先后向市纪委移交线索6条,对16人涉嫌违纪问题予以立案审查;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6人进行诫勉谈话,责令负有督办责任的5名包村干部作出书面检查,对5人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进行工作约谈,责令2人作出书面检查。
04社会“共”治,善抓善管
深入推行“官方河长+民间河长+志愿者”河库环境管护工作机制,让公众广泛参与到水环境管护工作中来。我们共同清理整治了河道非法采砂,打击了投肥养殖、非法捕捞等一系列违法行为,否决了城区垃圾填埋场等8个涉水拟建项目选址计划。全年我们累计联合行动50余次,清理“四乱”8处,拆除违建2000余平方,查处非法采砂10起,整改河道倾倒垃圾10处,有力遏制了水污染现象。
近年来,枣阳市水生态的底色持续优化,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滚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省级要求,作出了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应有的贡献,展示了“枣阳作为”,每年襄阳市级考核均为“优秀”等次。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系统治水,建设幸福河湖
建设幸福河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系统施策,既要管好“盛水的盆”,又要管好“盆里的水”,护好“盆里的水”,实现绿水长流;管好“盛水的盆”,维护河湖空间。既要管控水域岸线,整治侵占、破坏岸线的“四乱”(乱采、乱占、乱堆、乱建)问题,还要截污治污,治理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港口污染等各类污染行为。
(二)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坚持节水优先,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实现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监管,遏制用水浪费。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三)坚持人民至上,建设幸福河湖
幸福河湖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建设幸福河湖,要顺应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问计于民,鼓励人民群众建言献策,推动河湖治理保护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不断提升老百姓择水而居、临水而憩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原标题:【幸福河湖建设】枣阳市围绕河湖长制 推动幸福河湖建设——枣阳市幸福河湖建设工作实践
编辑:蒲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