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农污治理出新招:尾水变肥水 净水种菜两不误

2023-07-13 10:03  来源: 水韵温江

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蔬菜种在土中,处理过的农村污水排入管道,二者不搭边。如今,温江区将两者进行有机联系,试点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探索形成了“生物降解+生态农业”农污治理新模式,让尾水变肥水,净化水体的同时还能种菜,带来经济价值。

尾水变肥水

温江大棚

温江大棚

在和盛镇东宫寺社区的一处农田里,一个近100平方米的大棚内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芹菜、羽衣甘蓝、番茄等长势良好,仔细一看,这些蔬菜并非种在土里,而是栽种在一排排整齐搭建的水培管道中,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蔬菜作物所需的水分及养分全部来自东宫寺社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尾水。

生长中的水培番茄

生长中的水培番茄

在蔬菜大棚旁边,有一处占地面积不大的圆筒形装置,这就是污水处理终端的“核心大脑”——新型污水净化装置。东宫寺片区的400余户人家在完成接户纳管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会统一流入这里进行第一步处理。

温江大棚2

“废水经过我们的装置,通过微生物最大程度去除里面的有机物,过滤消毒系统会杀死里面的病菌,保证水的安全,同时保留农作物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就可以进入无土栽培模式了。”四川隆科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万俊告诉记者。

温江大棚3

据介绍,经过处理后的尾水,相当于复合肥料营养液,能够在不额外添加营养液的情况下,为水培蔬菜的生长提供稳定的水环境。

经过多次栽培试验,目前生态大棚内的水培蔬菜品质良好,全季节生产,生长周期也大大缩短,预估每亩地年产值能达到6万-8万元。“我们定期将样品送去食品安全检测,各项指标都是达标的,无污染无公害,我们自己尝了一些,个人感觉味道比市面上的还要好。”万俊说,目前该项技术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采摘成熟芹菜

采摘成熟芹菜

生物降水 出水水质由于地表IV类水

“水质太好了,处理后的污水还能种菜。”“没想到,现在农村污水处理的智慧化程度这么高!”看着眼前的生态大棚,村民们纷纷感叹。

生活污水流入河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一直是农村治水的一大难题。万俊告诉记者,常规的农污治理方式相对单一,设备运行很难保证长期稳定达标,费用也偏高,管理维护难度较大。

“此次试点采用生物降解+生态农业的双生模式,让污水变废为宝,成为一种资源,产生的经济价值还能弥补前端设备的运行费用,绿色低碳,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万俊告诉记者。

据了解,经过水培栽种生物降解的尾水,氨氮含量、总磷含量、总氮含量进一步降低,出水清澈透亮,水质优于地表Ⅳ类水,可成为工业用水、娱乐用水。

原标题:温江农污治理出新招:尾水变肥水 净水种菜两不误

编辑:吴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