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强化流域综合治理 推进河湖生态价值实现
宜昌市情、水情
山至此而陵,水至此而夷。宜昌,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武陵山脉和秦巴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控巴蜀,下引荆襄”,是全国、全省的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涵养区。
宜昌江河纵横,水系发达,集水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83条,其中长江一级支流32条,集水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条(长江、清江、沮漳河、黄柏河、香溪河、渔洋河),总体呈现“两江四河”基本水系格局。
全市水资源总量丰沛,现有水库456座(含三峡、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湖泊11个,合计总库容515亿立方米,是全国库容最大的市州。三峡水库是国家重要战略水源地,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引江补汉工程的水源地,清江隔河岩水库是湖北省“荆楚安澜”现代水网规划的重要节点。宜昌,承担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重要使命。
河湖长制推进情况
近年来,宜昌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河湖长制工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湖北省河湖长制工作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河湖长制工作的各项要求,坚持流域综合治理,推动解决河湖保护治理难题,持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河湖长制工作先后获国务院、省政府督查激励。
一管护责任全面压实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意见》,把河湖长制工作纳入党政综合目标考核和政务在线督查系统,每年两次专项督查,针对突出问题采取“一县一单”“一河一单”专报党政主要领导,提请督办解决。市人大、市政协定期开展河湖保护专项检查和民主监督,设立“宜昌长江保护日”,高位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层层压实各级河长和联席成员单位责任。
二管理创新亮点纷呈
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获第二届湖北改革奖,流域水生态保护综合执法改革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创建示范项目”。跨市州河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被评为“2022年基层治水十大经验”。率先推行“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依托三峡大学成立湖北河湖保护研究中心,开展湖泊、黑臭水体整治科学研究。实施三峡库区智慧水利项目,建成长江流域视频监控系统,实现长江干流“四乱”问题可视、可知。大力选聘民间河长,积极培育河湖志愿服务组织,两人获评全国“最美河湖卫士”,形成了共同缔造、全民护河的浓厚氛围。
三河湖面貌持续向好
坚持上下游统筹、左右岸协同、干支流互动,合力推进河湖治理。市级财政安排15亿元统筹推进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取缔沿江码头216个。通过“工程措施+生态修复+控源截污”开展小微水体整治,推行河湖管护员、公路管养员、环境保洁员“三员合一”,打通治水护水“最后一公里”。制定宜昌市水利工程建设品质提升指南,出台全省首个涉河建设项目监管地方标准,着力提升河湖品质。聚焦滨水生态空间、绿色游憩走廊,大力实施长江岸线生态修复、水系连通、中小河流治理、清洁生态小流域建设、湖泊生态治理等项目,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创建,打造了枝江金湖、远安沮河、长阳沿头溪、夷陵区墩子河清洁小流域、兴山高岚河水利风景区、秭归三峡库岸木鱼岛等一大批河湖生态治理样板。清江入选全国“最美家乡河”。
经验做法
宜昌市在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的工作中,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以建立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突破口,不断强化流域综合治理,改善河湖水环境,扮靓河湖水生态,盘活河湖水资源,积极探索“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
一高位统筹,强化顶层设计
宜昌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意见》,明确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措施和路径,使长江大保护的战略目标更加清晰。制定《宜昌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将全市细分为12个三级流域单元和27个四级流域水体,建立“流域片区河湖长+水体单元河湖长”相结合的河湖长设置模式,将河湖长职责扩展到流域的系统治理和统筹发展上,形成“三级流域强管控、四级流域重实施”的传导机制和工作体系。
二生态补偿,示范突破带动
制定《宜昌市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建立了“职责明确、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部门协同推进机制。按照“先行试点、重点突破、逐步推广”工作思路,先后在黄柏河、玛瑙河、柏临河探索建立了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充分调动流域地方政府开展综合治理的积极性。流域相关县市区因地制宜,精准实施“一河一策”,流域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2022年,宜昌市积极对接恩施自治州,共同建立了长江(恩施-宜昌段)、清江跨市州河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协同推进长江、清江流域综合治理。2022年,长江干流宜昌段总磷浓度较2016年下降66.7%,长江干流宜昌段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
三纵深拓展,实现生态价值
开展河湖水流自然资源划界确权,完成全市1010处河湖及水利工程划界,完成12条重点河流和15个重点水库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开展宜昌市水权交易实施路径研究,以市场化手段规范、优化配置水资源,宜昌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水权交易试点地区,并完成全省首例水权交易。对接三峡集团清洁能源和长江大保护“两翼齐飞”战略,推动建设三峡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围绕着河湖、水利工程不断发展4处5A级景区,23处4A级景区山水旅游产业发展。对水、电资源进行再开发、再利用,开工建设长阳清江、远安宝华寺抽水蓄能项目。推进小水电绿色转型升级,创建117座全国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位居全国第一。依托河湖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滨水绿色生态廊道,创建美丽幸福河湖,打造了一批中小河流治理与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紧密结合的成功典范。
典型启示
(一)实现河湖生态价值需要明确流域发展战略
宜昌坚持整体统筹、科学规划,探索以流域为单元的治理方式,落实流域单元底线管控要求,并依据地方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四化同步”发展策略,不仅仅强调对江河湖库本身的管理,更加突出对流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与管理,形成了一盘棋的流域发展战略,有效统筹了流域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二)实现河湖生态价值需要优化生态补偿机制
改变过去单一的水质考核指标,将比较容易量化的污染物排放通量、生态流量、土壤质量、自然岸线保有率等指标纳入生态补偿考核内容,有效体现流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在黄柏河流域,改变单一的货币补偿方式,将磷矿开采指标用于生态补偿奖励,实现实物补偿,形成持续性激励。
(三)实现河湖生态价值需要拓宽价值转换路径
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既不以保护之名,不作为,懒作为,搞一刀切,也不以发展之名乱开发、胡开发,过度利用(明确底线管控清单)。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搭建河湖生态价值实现载体,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因地制宜植入文化景观基因,发展特色优势绿色产业(如生态旅游等),着力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如小水电等),形成绿色经济增长点。
原标题:宜昌:强化流域综合治理 推进河湖生态价值实现
编辑:蒲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