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开启“河长工作室四化”管护模式

2023-07-31 14:59  来源: 成都市河长制办公室

技术赋能,深化监管

高新区的“河长工作室四化”之路

“技术赋能河长制护河,第三方考核深化监管”是成都高新区经过多年摸索形成的“高新河湖智慧管护经验”,目前,该经验已被四川省河长制办公室征集为“2021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评选专题。如今,成都高新区河长办在创建“解放模式”试点推广工作中借助成熟的“互联网高新特色水务平台”,打破基层河长传统管护思维,创新构建技术赋能、多方协作的基层河长制河道管护监管体系,实现社区河长工作室发现处理涉水事件迅速化、技术化、精细化、标准化,为破题基层河湖治理“最后一公里”提供了“高新模式”。

11

关键词:迅速化

问题+上报+回复=10分钟完成

由第三方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社区河长工作室可以与手机端“水务通”、及区河长办水务监督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即时派发至社区河长、社区志愿者和管网管护公司,从发现问题到上报回复,过程在10分钟完成,问题所在位置、现场照片、情况说明、处置结果等流程痕迹全部保存至区河长办水务平台数据库中。

为尽快让创建“解放模式”试点社区的河长及工作室专员熟悉高新区河长办智慧水务平台,高新区河长办先后组织了两次河长制业务知识培训,为工作人员充电蓄能,提升业务能力和履职能力。

12

关键词:技术化

社区河长工作室提高统筹能力

基层社区河湖管护模式中涉及的信息管理、信息服务、巡河管理、事件处理和移动平台等技术性问题,由第三方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建立社区河长工作室信息台账;隐患台账;河长、志愿者巡河管护日志台账;志愿者进出台账;辖区水事件处置记录;病害排污口等,实现社区河道管护工作全流程、多环节快速处置。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社区河长工作室专员将充分利用软件平台、手机端、短信等信息交换方面的优势,按照河长工作室智慧系统设计的“文件夹”窗口页面分类录入涉水事件,当天数据进入高新区河长办智慧水务平台。为高新区掌握基层河道管护现状,调整各种管护重点,提升河道管护质量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精细化

打造水生态科普教育“小基地”

站在交子公园社区复地金融岛的河畔上,清澈的锦江河水倒映着鸟儿灵巧的身影,河心浅滩处呈现出百鸟齐飞的迷人景象。“锦江河水生态修复创造了自然奇迹,未来锦江交子流域水生态构想就是鱼虾成群,水鸟欢飞,蛙鸣吟唱”。        

在借鉴“解放模式”的基础上,高新区河长办提出河长工作室不仅仅是河长和巡河人员工作、学习、休息的场所,更是社区群众、辖区中小学开展水生态科普教育的“小基地”。通过五感体验引导群众观察自然生态、开展生动有趣的自然科普小实验等,让市民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水环境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激发爱水护水的热情,共同爱护美好的绿意空间。

高新区拟以肖家河街道科园社区和桂溪街道交子公园社区建设河长工作室“水生态修复实景科普”示范点,以河长工作室为背景,建设室内水生植物、水生微生物、湿地生态修复等实景展示设施。目前,2个试点先行社区正积极与相关水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机构进行对接,春节前后将向市民发出参观邀请。

13

标准化

“133+”社区河湖管护模式

在高新区7个河长工作室社区推广桂溪街道交子公园社区创建的“133+”河湖管护模式(1个目标、3个支部、3支队伍、+社区网格力量)。

坚持党建引领,联合党员、辖区企业、居民、退役军人、网格员等各方力量,党员先锋、网格员自发认领护河段,辖区企业、居民、退役军人等协助开展检查监督,自发组织宣传引导、清河护岸等爱河护河行动,共同参与到河长制工作中。同时以点带面,组建3支全民护河特色队伍(战旗红护河队、巾帼宣传护河队、“河小青”科学探索护河队),发挥党员先锋、院落骨干等特色力量逐步让全社区参与到河湖保护的行动中来,为全民参与河湖保护、治理等打下坚实基础。

16

15

14

原标题:治水一线,成都经验|高新区开启“河长工作室四化”管护模式

编辑:蒲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