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竞渡”盛景23年重回成都黄龙溪,背后的原因是……

2023-08-14 11:06  来源: 双流水务

炎炎夏日,又到了玩水消暑的季节。被一条清流贯穿的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古镇,每逢周末几乎可以说是人流如织。而更令人激动的是,今年6月端午节,龙舟赛时隔23年重回黄龙溪。去年年底,冬游爱好者再次畅游黄龙溪,重温了儿时的回忆。值得注意的是,冬泳所在的黄龙溪码头附近,就是成都锦江流域下游的末端,即锦江流出成都的地方。该处的黄龙溪断面为国家考核断面,即锦江“国考”的考场。

▲2023年首届黄龙溪端午龙舟赛 摄影:工正 、王培,双流区河长办提供

▲2023年首届黄龙溪端午龙舟赛 摄影:工正 、王培,双流区河长办提供

近日,记者从成都市双流区水务局获悉,今年1到5月,锦江黄龙溪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2020年,锦江黄龙溪断面自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全年达到Ⅲ类标准,率先取得特大型城市河道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Ⅲ类的重大突破,至今一直保持在Ⅲ类。千年锦江黄龙溪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今年1到5月,黄龙溪古镇景区共计接待游客212.3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2125.71万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成绩的背后,是管理机制的创新。黄龙溪的故事正是双流区治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都市双流区在全市率先推行城乡污水处理设施一体化运维新模式,与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成都市双流区污水处理项目委托暂管协议》,合资组建成都空港环境投资有限公司,实现了全域污水处理设施的统一运维、规范管理。2022年,双流区锦江黄龙溪等5个国控市控水质考核断面稳定在Ⅲ类及以上、达标率100%,其中,锦江流域17个断面水质首次全部达标,双流区作为成都唯一区(市)县入选首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荣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锦江黄龙溪段 双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锦江黄龙溪段 双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水之变:渔夫转型讲解员“龙舟竞渡”盛景再现

锦江是成都的母亲河,从都江堰出发,由府河、南河交汇而成,全长150公里,穿城而过,最终注入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岷江。

锦江流域沿线的排水最终都要在黄龙溪汇集。来自双流区黄龙溪镇的邱水元,是生活在江边的农民、渔民和船夫,在他的家门前,青色的锦江与鹿溪河交汇。黄龙溪镇是一个碧水环绕的千年古镇。古镇南端,青色的锦江与因携带泥沙而呈现黄色的鹿溪河交汇,形成了被当地人称为“黄龙渡清江”的独特景观。

▲锦江黄龙溪段 双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2

▲锦江黄龙溪段 双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生活污水是锦江主要的污染源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而基础设施投入并未跟上,令很多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不堪重负,成都也不例外。锦江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村面源污染和城市面源污染。造纸厂、养殖场、农贸市场、农田都可能成为污染源。因为水质的原因,邱水元在上世纪90年代停止了捕鱼,转而当起了船夫,专门接待来黄龙溪的游客。

2017年,成都启动锦江水生态治理。锦江水质近些年的改善,邱水元一点一滴都看在眼里:异味消失了,河边散步的人越来越多;水越来越清澈,“黄龙渡清江”景观重现;鱼群规模逐渐壮大,种类也增加到了10多种。邱水元说,水质变好了,阵阵江风让人心旷神怡。在河面上划着手摇船,身心舒畅。如今,邱水元已经从船夫转型为在黄龙溪景区工作的一名讲解员,给游客介绍黄龙溪的历史,同时也是船工号子的传承人。他坚信,山清水秀的黄龙溪,定会迎来更多的游客和发展机遇。

▲老船夫邱水元

▲老船夫邱水元

更令人振奋的是,去年12月,随着冬泳爱好者从成都黄龙溪镇黄龙溪码头跃入锦江,双流区首届冬日亲水体验活动拉开了帷幕。时隔二十多年,黄龙溪再次迎来了冬泳爱好者。谈到锦江冬泳的感受,前来参赛的爱好者都很满意。其中一位老成都人直呼“巴适”,仿佛回到儿时。今年6月,2023年首届黄龙溪端午龙舟赛在双流区黄龙溪镇古码头举行,54支龙舟队伍、500余对队员在锦江上演“速度与激情”,“龙舟竞渡”盛景再现锦江黄龙溪。“黄龙溪国考断面位于成都市锦江流域下游的末端,这里的水清了,上游的水也就都清了。”成都市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

▲摄影:工正 双流区河长办提供

▲摄影:工正 双流区河长办提供

锦江水越来越清、景越来越美的背后,是成都治水的持续付出和努力。近年来,成都市双流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沟渠长制,在全市率先推行城乡污水处理设施一体化运维新模式,为全市水务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双流力量。同时为加快融入大成都供排水体系,双流区率先在全市同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成都市双流区污水处理项目委托暂管协议》,合资组建成都空港环境投资有限公司,实现了全域污水处理设施的统一运维、规范管理。

治水背后的“赛跑”:实现污水处理能力跑赢片区发展的目标

在渔夫转型讲解员、“龙舟竞渡”盛景再现、冬游爱好者回归的背后,关于治水,还有一场鲜为人知的“赛跑”。

2017年,成都启动锦江水生态治理,按照“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目标,狠下功夫、重拳治水。2020年,锦江水质持续改善,黄龙溪断面实现20年来首次达标。至此,成都实现了V类水质断面全面清零。

期间,双流区主动适应新阶段治水主要矛盾变化,按照省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总体方案要求,实施双流区排水设施建设攻坚行动,2019年以来共投资40.88亿元建成6座、日处理规模39.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目前4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地面市政公园已对外开放,全区污水处理规模提升至57.67万吨/日,实现了厂(站)污水处理能力跑赢片区发展的目标。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说到双流污水处理,成都环境集团下属空港环境公司无疑是幕后的耕耘者。

先来看看他们交出的答卷:航空港污水处理厂三期2022年3月建成投运,设计处理规模为9.9万吨/日,主要接纳航空港片区的生活污水,服务面积约47.13平方公里;牧马山污水处理厂二期2022年2月建成投运,设计处理规模为9.9万吨/日,主要接纳东升街道、九江街道、黄水镇等部分片区生活污水,服务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九江污水处理厂一期2022年2月建成投运,土建设计处理规模为4万吨/日,一期处理污水规模为2万吨/日,主要接纳九江街道马家寺、邹家场等片区生活污水,服务面积4.63平方公里。

▲成都空港环境投资有限公司下属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俯瞰图

▲成都空港环境投资有限公司下属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俯瞰图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污水处理厂在满足出水排放标准的前提下,对尾水进一步深度处理,提供更加优质的回用水;充分利用污水中有机物,减少碳源投加,实现节能降耗。

水之传承:中小学校“认领”管护周边河流

江昶邑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2021年3月22日被聘任为“小小河长”,受到他的影响,他的妈妈方艳秋在2022年6月申请加入双流区民间河长队伍。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母子俩都会在河边走一走,开启假日巡河之旅。遇见不文明现象,他就会上前制止;遇见河道有漂浮物,他会马上通过妈妈,实时转达给河段党政河长。小手牵大手,共护母亲河,“一河一校”助力幸福河湖建设,正是四川双流区创新基层河湖管护新表达的一个缩影。

去年3月,双流区深化河湖长制改革,探索基层河湖管护模式,创建“一河一校”工作机制,构建“政府引领学校、学生带动家长、家庭推动社会”治水管水新格局。全区12所中小学校主动“认领”管护一条河流,开展水情教育、课题研究,引导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社会自觉。

双流区结合双流“六河贯境、沟渠众多”现状,充分激发师生敢想善做的创新实践活力,强化“1+4+N”机制建设。其中“1”对“一河一校”工作进行了总体谋划,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4”包括整合水务、教育、环保和镇(街道)优势资源,联合指导学校开展具体工作;“N”即N所学校。今年6月,双流区着力“一河一校2.0”建设,以区总河长办名义印发《成都市双流区2023年“一河一校”活动方案》,进一步扩大河长制工作朋友圈同心圆,将“一河一校”成员单位提升至24所,做到青少年全年龄段覆盖。

随着“一河一校”的深入实施,双流区构建了“政府+学校+家庭”联动机制,通过家长课堂、家长会等教育家长和学生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加快构建“政府引领学校、学生带动家长、家庭推动社会”治水管水新格局。

接下来,双流区将从加快水情教育基地建设、创新河长制宣教课程开发等方面,进一步强化“一河一校”机制、丰富“一河一校”载体,以河长制为抓手,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爱水护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助力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健康美丽幸福河湖。

编辑:毛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