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河长制规定》解读(四)

2023-11-20 15:11  来源: 成都河湖

2023年9月1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成都市河长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

为进一步全面提升社会对《规定》的知晓度,成都市河长制办公室将对《规定》及其重点条文进行分期宣传解读。

本期话题:成都市河长体系

条文内容

第七条(组织构架)  本市建立市、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制体系。在市、区(市)县、镇(街道)分别设立总河长,在市、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分片分段设立河长。

总河长、河长的确定和调整,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市和区(市)县设立总河长办公室以及河长制办公室,镇(街道)设立河长制办公室。市和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承担本级河长制办公室具体工作。

条文主旨

明确全市建立双总河长领导下的“三级党政、四级河长、责任到村”的市、区(市)县、镇(街道)、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

条文解读

河长,顾名思义就是一河之长,就是牵头组织管理某一条河的人,主要负责组织领导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河长”

我国第一个治水人物是鲧,也就是禹之父,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第一位河长。鲧因治水9年“功用不成”,禹续鲧之业,成为中华民族第二位“河长”,总结鲧及前人治水教训经验,最终完成了治水大业,成就一段佳话。

成都市历史上最出名的“河长”

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李冰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他与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据:折耳兔

▲图据:折耳兔

全市河长设立情况

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成都市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构建起“三级党政、四级河长、责任到村”的市、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组织体系。目前,全市共设置河长6865名,其中市级河长5名、县级河长237名、镇级河长2094名、村级河长4529名,对全市江河、渠道、水库及山坪塘等水域进行全覆盖管理保护。

市总河长:成都市实行双总河长制度,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河长,是全市河长制工作第一责任人,总牵头全市河长制管理工作,主持研究部署河湖管理和保护重点任务、重大专项行动,统筹协调解决河长制推进中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市级河长: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分别担任市域内金马河、锦江、沱江的市级河长。市级河长作为责任河流河长制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组织领导责任河流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

其他总河长:区(市)县、镇(街道)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县、镇总河长,是辖区内河长制工作第一责任人。

其他河长:区(市)县、镇(街道)的有关负责人和村(社区)的主要负责人及有关负责人分别担任相应河段的县级、镇级和村级河长,各级河长按照管理权限负责组织开展责任河流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施行成效:治水管河关乎生态安全、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城市发展,是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水生态基础支撑。

解读1

六年来,全市各级河长知责明责,强化责任意识,深入一线,查河巡河治河,认真履职尽责。成都市在全省率先开发运行了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和“成都e河长”手机APP,助力全市河湖数字化管理、河长智慧化履职,为各级河长治河管水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支撑。先后出台实施基层河长多走一公里行动方案、河长巡河查河履职AB岗位制度、河长制差异化在线考评办法和河长制管理红黄牌警示红黑榜通报制度等,建立健全河长制责任体系,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履职、各级河长层层负责抓落实的良好格局。截至目前,各级河长巡河495.1万余人次,发现并解决涉水问题6.3万余个,2017年以来组织各级部门完成3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4次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长江经济带移交152个涉水问题整改。 

在全市各级河长及各级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成都河湖面貌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向好,全线贯通都江堰至黄龙溪220公里锦江绿道,亮丽呈现锦江、江安河、东安湖、兴隆湖等一批滨水空间,深度融合发展文体旅商新兴业态,“夜游锦江”成为体验烟火成都的旅游新IP,水生态价值转化成效日益显著,人民群众对优美水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2020年5月,成都市金牛区河长制工作获得国务院表彰激励。2022年以来,全市114个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率达到100%,9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水生态保障。

原标题:《成都市河长制规定》解读(四)

编辑:吴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