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天府”十佳案例④ | 九道堰水生态治理项目:创新治水机制 共建幸福美丽河湖

2023-12-08 14:49  来源: 成都水务

水清、河畅、湖美,城水共生、人水和谐,经资料评审、网络投票和现场展示评审,“水润天府”十佳案例最终出炉。现对十佳案例进行展播。今天来了解九道堰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示范段项目。

 

水润天府十佳A 

成都九道堰水生态治理示范段:

创新治水机制

共建幸福美丽河湖

九道堰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示范段项目是成都首个跨区域小流域治理示范段,探索破解机制障碍,创新治理技术理念,营造无界展示场景,着力打造治水机制创新、生态环境修复、人居环境改善的幸福美丽河湖示范,助力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该项目横跨郫都、新都、金牛3个行政区,涉及18km河道治理

水润天府九道堰

探索机制改革赋能

破解流域治理难题

遵循“大流域统筹规划、小流域单元治理、全流域智慧管理”治理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以“天府蓝网”为统领,“供排净治”为主线,制定流域总体规划,以九道堰河小流域为治理单元,打破行政区划,解决体制机制障碍问题,实施小流域单元“规划、投资、建设、管理、运营”,推进小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全面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

水润天府九道堰1

塑造良好生态环境

强化生态蓝网功能

一是创新蓝绿融合,打造柔性多变水线。打破传统平直蓝绿线边界壁垒,采用拟自然手法,“遇窄成溪、遇宽成湖、遇高差成瀑布”,联调联动“堰闸”系统,形成高低起伏、形式多样的生态驳岸和多变流速、深潭浅滩的生态水面,河道水线由37km曲化至约53km,新增18.8km生态堤防和20.6万m2亲水空间,形成适应于鱼类、底栖类、沉水植物类的8种流速和13种流态。

二是融合生态系统,统筹陆水生态修复。充分利用食物链摄取原理和生物关系,合理配置水域、水陆交错带、滨水陆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打造体系完整、功能协调、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新增10万m2水面、1210m2岛屿、720m2河滩地、5000m2生态草甸、22km生态廊道、5种鱼类和9种水生植物。

三是构建海绵体系,增强雨污消纳韧性。采用“源头分散消纳—过程截流截污—末端收集利用”集成思路,构建“初雨截流+海绵塘库+生态河流+透水垫面”大海绵体系,实现雨水散流滞蓄与污水零排放,消纳流域65.5%的雨水,保障污水收集率≥98%。

四是搭建智慧平台,实现全域智慧管理。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一体化调度、远程自控等信息技术,建设智慧管控系统,实现水量、水质、生态全面立体感知与闸、池等全要素调控。

水润天府九道堰2

集成先进专业理念

创新流域治理技术

九道堰流域治理历时5年,从初期无成熟经验借鉴、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探索创新,集成水利、市政、公园、建筑、信息化等5大领域、14个专业的先进理念,创新形成的《川西平原区小流域系统治理与闸泵厂群智能调度关键技术及应用》技术成果,荣获“2021年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市政府肯定性批示,并被国家及地方等媒体予以报道。另外还获得5项国家专利、发表5篇SCI和核心论文等其他技术成果。

水润天府九道堰3

营造无界展示场景

打造生态文明阵地

秉持天府蓝网“蓉水、融岸、荣城”核心策略,以水为媒,联通河湖湿地,将18公里河道、7个生态湿地和周边社区绿地串珠成链,形成一条指状交融、无界生长的绿色生态廊道,将河、湖、塘、林、堰和花草沙石作为活态展品,构建室内室外多样态互联互通的无界展示体系,打造一条具有蓉水特色的水文化生态长廊,得到市委市政府认可,落位成都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公园。2022年6月27日开园被中国组织人事报、新华网等全国性媒体报道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公

水润天府九道堰4

2022年6月开园以来,以水文化宣传教育为着力点,接待参观交流、承办活动260余场,涉及全国14个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教育系统370余个,超1.2万人次,荣获成都市“最美河湖”,获得“成都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展馆初心馆”“成都市水情教育基地”“成都方志馆水文化分馆”等授牌和多封感谢信,有效展示蓉城水情和生态治水成果,扩大水文化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原标题:“水润天府”十佳案例④ | 九道堰水生态治理项目:创新治水机制 共建幸福美丽河湖

编辑:吴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