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四川成都以水为笔著佳章

2024-02-03 16:11  来源: 成都河湖

2024年1月11日,《中国水利报》第38版刊登了《四川成都:以水为笔著佳章》的报道,讲述了成都市水务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响应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号召,自觉走好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环境质量、强化水生态治理、丰富水内涵表达、提供优质水安全服务、提升水治理管理水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水为笔,持续发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全力以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成都。现将原文摘抄于此,以飨读者。

报截图

长江上游,天府之国,岷江、沱江两大水系穿境而过,四川成都与水有着不解之缘。

2000多年前,古蜀人逐水而居,书写蜀人善治水的传奇;如今,成都水务人砥砺奋进,掀开川蜀治水兴水新篇章。古老智慧与现代魅力,光耀蓉城大地。

2023年,成都市水务局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响应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号召,自觉走好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环境质量、强化水生态治理、丰富水内涵表达、提供优质水安全服务、提升水治理管理水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水为笔,持续发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全力以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成都!

成都市邛崃市大同镇钟山社区水美乡村建设

成都市邛崃市大同镇钟山社区水美乡村建设

锦江夜景

锦江夜景

优化水资源配置

破解掣肘难题

即使江河纵横、湖泊密布,但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成都用水紧张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区域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配置性缺水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如何破题?成都市水务局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快水源工程建设,不断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从优化水资源配置入手做好文章。

四川天府新区、都江堰市等5个区(市、县)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市、区);李家岩水库大坝已填筑至732米高程;约20万亩农田启动实施灌区现代化改造……一个个数字背后,是成都市水务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强有力的水支撑。

刚刚过去的2023年,成都市水务局完成了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分解工作,实施取水监测计量体系建设和信息化运用;完成张老引水工程建设,久隆水库导流洞工程已具备过流条件,有序推进三坝水库工程建设;启动东部丘区灌溉保障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对龙泉山、九龙滩、东风水库等7个大(中)型灌区开展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作。

改善水环境质量

守护碧水清流

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蓉城水务人做实水环境治理的文章,以担当守护这座城市的碧水清流。

2023年年底,成都市公布了前11个月的水环境治理“成绩单”:114个地表水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国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成都市水务局着力补齐设施短板、强化源头治理、深化农污治理的不懈努力——

2023年,成都市水务局新改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18座,新增污水处理规模73.71万吨每日,推进实施锦江区再生水综合利用工程,新增污泥处置能力550吨每日,新改扩建排水管道168公里,累计完成市政排水管网重大病害治理2143公里;对21878个排水单元内部排水管网进行普查,完成病害单元治理14626个,有力推进雨污分流和病害管网治理;对1942个村进行农污治理,有效治理率达96.2%。

强化水生态治理

呵护幸福源泉

“早几年毗河常在枯水期发臭,洪水期还容易有灾。”家住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的杨华平谈及变化感叹道,“现在不仅河堤牢固了,河水干净了,还成了远近闻名的泥巴沱森林公园。环境好了,住得舒心!”

这样的变化源于河湖水生态治理的创新实践。成都市水务局不断完善河湖生态流量管理体系,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水生态治理上巧做文章。

制定深入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对建成区已整治完成的43段黑臭水体开展全面复核,印发《锦江水生态治理总体规划(2022—2035年)》《成都市沱江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规划修编》,推动金堂县阳化河水网工程开工,完成锦江流域城区段生态清淤;

对全市14条重要河流15个主要断面、纳入监管的196座水电站形成一套监测、预警、调度、管控的保障机制,2023年度重要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率大于95%;

印发《成都市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实施都江堰深溪沟、彭州蟠江河等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46.7平方公里。

成都市蒲江县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依托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核心区生态旅游资源,打造了集生态康养、户外体验为主的朝阳湖滨湖度假型新市镇,实施云顶水乡田园综合体项目,解决千人致富就业,实现开发一方资源,带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

水清了,水域的“神奇动物”悉数登场,中华秋沙鸭、夜鹭、白头鹎成为美丽幸福河湖常客,生态蓉城正逐步重现。

丰富水内涵表达

厚植文化底蕴

江水穿城,润泽天府。现在的成都,风景秀丽,景似水乡。

围绕进一步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成都市水务局创新性提出“天府蓝网”建设理念,实施“天府蓝网”行动,构建蓝绿交织的公园体系。

2023年,成都市水务局积极推进湔江、金马河、沙河等市级蓝网项目策划,下达4200万元专项资金,累计开工建设“天府蓝网”491公里,建成水美乡村28个;完成全市311条河流名录的复核工作,推进堤防、水闸标准化建设,开展规模以下河流管理范围划定和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编制。

水能塑魂。在河湖管理基础不断夯实的同时,对于水文化的传承保护也在不断深化。成都推进水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成果应用,出台《成都市水文化与水工程融合建设指南(试行)》,持续开展水情教育基地创建工作。

伴随着治水实践的丰富,成都这座与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城市,水文化内涵正变得越来越厚重。

提供优质水安全服务

打造水务民生形象

“李婆婆,我们来给你家安自来水了。”成都市青白江区水业公司工作人员动作熟练地安装水管,不一会儿,自来水管道就安装到厨房的水缸边。“哗”的一声,一股清亮的水流流出,家住青白江区福洪镇金星村山区的李婆婆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容:“来水了,来水了!”

在青白江区,像李婆婆家这样一直靠土井、手摇井吃水用水的农户还有很多。由于地势高水压低、村民居住分散,再加上一些村民觉得安装自来水费用较高,从而不愿意安装自来水。

在充分调研走访、实地踏勘的基础上,青白江区正式启动乡村水务试点工程即农村自来水入户安装,并及时调整制定了“用户定额支出,剩余费用由政府与区水业公司共同兜底”的惠民农村自来水入户安装政策。

这是成都市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的一个缩影。2023年,成都市完成全市供水设施现状摸排调查工作;实施管网漏损治理项目13个;建成空港水厂一期、市自来水七厂三期一条生产线等供水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42.5万吨。

不断做实水安全文章,成都市水务局的举措还有很多:锚定不断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的目标,聚焦完善防洪治涝体系,强化水库管理维护……一项项有力措施,为蓉城人民牢牢筑起一道铜墙铁壁。

完善超标准洪水、山洪灾害防御、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动态排查整治防汛隐患767处;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座、水库维修养护174座,对全市235座水库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建成大坝监测设施65座、雨水情测报设施63套,成都市水库监测设施覆盖率达100%。

此外,成都市还以中小学生为重点,通过设计一套宣讲课件、录制一堂安全教育课、制作一部警示教育片、绘制一张防溺水地图、建立一项长效机制,创新开展“五个一”防汛防溺水宣传教育,以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效果,逐步推动形成防灾减灾的社会共识。

提升水治理管理水平

助力水美城荣

把治水兴水作为兴城之基、富民之本始终是成都治水的根本遵循。在长久的治水实践中,秉承着川蜀治水精神的成都水务人,也在不断探索着兴水之路。

2023年,成都市水务局向着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发力,深化河长制管理,创新流域管理体制。推进水务全域感知、动态监测、精准调控、协同管理和高效应用,完成锦江数字孪生流域模型平台和知识平台初版功能的开发,建成投用水务城运分中心、锦江中心城区水资源调度、水旱灾害防御、供排水监管、智能巡河等多个应用系统,深化全市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出台首部河长制政府规章《成都市河长制规定》,深化“河长﹢检察长、警长、纪检”等协作机制,3047个村(社区)创建为“解放模式”基层河湖管护阵地,共建成都都市圈流域水生态公益保护示范基地;深入探索全流域、全链条、全要素的流域管理实践,推动成都沱江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促进中心实体化运行,流域管理体制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性发展。

2023年,成都市水务局以水为笔,在川蜀治水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4年,美好的期许正在发生。崇州市白头镇五福社区河长张岸说,巡河护河,让河湖生态更加美丽,新的一年我将一如既往开展巡河,为河道保护和水质提升奉献自己的力量。

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各级河长共巡河66.1万人次,发现并解决问题3.2万个。流水潺潺、水清岸绿,在一代又一代成都水务人的实干担当、创新探索中,这座城市注定将变得更加美丽、更有活力。

蜀人善治水的传奇仍在延续……

原标题:中国水利报:四川成都以水为笔著佳章

编辑:毛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