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的前世今生——青羊区光华街道东坡路社区开展河长制进社区暨“世界环境日”专题宣传活动

2024-06-07 16:44  来源:青羊区河长办  

逐水而居是先祖的生存智慧,也是传统文明的发源。东坡路社区坐落于美丽的清水河河畔,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一天,青羊区光华街道东坡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特别邀请四川省水利厅水文化专家——王晓沛老师,为东坡路社区的居民代表、网格员、社区自然导师共40人,带来“清水河的前世今生”专题讲座,一起了解四川成都的水利发展历史文化。现场的很多“老成都”都表示这次讲座,帮助自己更新了很多从未留意的典故知识,对成都的水文化和水利建设又增添了很多新的认识。

1

王老师从清水河的源头都江堰说起,其中特别提到我们现在看到的“鱼嘴”是1936年由“现代李冰”张沅带领修缮的。张沅是何许人也呢?张子聪(1880—1952),字沅,成都人,祖籍四川资中,乡下穷苦种田人的儿子。中国同盟会创会会员,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该校土木系创始人古市公威教授的学生。张沅是1933年四川叠溪地震后都江堰的重建者。此后他3次主持大修都江堰,3次改变金刚堤的位置和鱼嘴的分水角度,3次改变卧铁的位置和安放深度。

我们不禁感叹古有李冰,现有张沅!都江堰惠泽天府之国,是无数英雄匠人的坚守与付出,才换来今天的百姓能够免于水灾,平安生活、衣食无忧。

王老师接着分享了清水河的古代水利工程、苏坡桥与川剧记忆。现在我们只知有龙爪堰地铁站和公交站,但龙爪堰到底在哪里,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它就是成都市西二环路内侧清水河大桥下右岸引水的龙爪堰。它始建于秦朝末年,东南流经高升桥、肖家河,转南流经神仙树、石羊场、铁象寺至华阳镇北,汇入府河,河流长度18千米。《华阳县志》云:“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蜀藩王于此筑石堰,截堵清水河水入渠分十斗渠,形似龙爪,故名龙爪堰”。肖家河北起广福桥,南至滨河路流入府河,一路上,流经崇德园,穿过永丰立交,走过神仙树公园,行至锦城湖,在铁像寺水街逗留。这些地方,因为有水,而变得生机勃勃;因为有水,也成了诗情画意的地方。而清水河上的苏坡桥为何由川剧脸谱装扮,也是因为成都川剧起源地就在苏坡桥片区,已故的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周慕莲先生就是土生土长的苏坡人。

2

王老师还为现场的伙伴们风趣耐心地讲解了与清水河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公园、庙宇、桥梁和亭台楼阁,可谓是干货满满,刷新了大家对成都的人文历史认知。我们只有充分熟悉家乡的河流与文化,才知四川江河流域生态治理工作不易,四川省一直围绕减污、降碳、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持续开展保护治理工作。2022年,四川全省能源系统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紧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不断推动四川省能源高质量发展,四川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占比提高到86%以上。2011年,全省水利普查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2.1万平方公里,通过10多年的不断努力到2022年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3万平方公里。虽然现在成绩斐然,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分享会尾声,王老师呼吁大家:幸福河湖靠大家,希望更多居民能够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一些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比如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打肥皂或者刷牙时关闭水龙头等等,为节水减排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3

青羊区将围绕“盛世兴水利千秋·治水兴川谱新篇——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四川水利上新台阶”宣传主题,持续开展“幸福河湖”创建工作,不断推动居民参与河湖治理。

原标题:清水河的前世今生——青羊区光华街道东坡路社区开展河长制进社区暨“世界环境日”专题宣传活动

编辑:蒲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