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打卡休闲地之一:新津区红石涵养湿地公园
抛开繁琐,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节奏;
在细节中品味生活的乐趣与美好,在休闲中感受河湖之美。
红星新闻网河长频道与成都河湖联袂推出“以水为媒,玩转成都”周末休闲打卡地。
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新津区红石涵养湿地公园。
△图:红石涵养湿地全景 新津区河长办供
红石涵养湿地公园全长2.1公里,总面积1070亩,其中水体面积387亩,绿地面积485亩,处于成都市新津区五津城区东北方,北起老龙王渡大桥,南至金马河大桥,西接兴园一路,东邻西河,是成都市新津区环城生态带建设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新津区积极以河长制为抓手,聚焦“智造高地·幸福水城”建设,通过红石片区水系的重新梳理和系统打造,进一步提升了饮用水源安全保障水平,并设置儿童游乐区、草坪婚庆场、观鸟平台、红石工坊、寻梦森林等配套设施和景观节点。美丽的生态景观和丰富商业布局,推动水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使城市河畔荒滩变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公园。2022年,西河红石涵养湿地公园段入选成都市第三届“最美河湖”。
“红石”因桥而名,游人因桥而来
新津水域发达,“桥”成为最具新津水城代表性的构筑物之一,而在当地曾经有一座红石桥,取材于当地特色的红砂岩,造型优美,远近闻名,故而将此处的村落取名于“红石村”,红石湿地因此得名。
红石涵养湿地公园内有七座桥,一桥一景各有特色。
玻璃桥
公园内有两座网红景观玻璃栈桥,道光版《新津县志》记载:“文武宫:县北七里,乾隆五十三年重修。”文武宫位于顺江乡,故将两座桥分别命名为“津武桥”和“津文桥”,两座桥遥相呼应,寓意“文武相济、国泰民安”。
与山间惊险刺激的玻璃桥不同,这两座玻璃桥给人感受更加悠闲,桥身不高,宽敞的桥面有三分之二是玻璃,玻璃干净透彻可映照出蓝天白云,也可透过玻璃看到底部清澈的湖泊,走在玻璃桥上仿若漫步于湖面。
红桥骑行绿道
龙池桥是七桥中最长者,但漫步骑行桥上丝毫不感枯燥。桥梁连接湿地水岸,春夏两季郁郁葱葱,“花丛、花径、水岸” 增设增彩节点呈现出一步一景的效果。
水月桥是七座桥中最高者,桥身呈弯月形,可以找多个角度拍照、观景,除此之外还有沉井桥、泉水桥、红石桥。
休闲娱乐,亲近自然
红石涵养湿地公园围绕“人、城、境、业”四大维度,塑造以绿色为底色、以山水为景观、以绿道为脉络、以人文为特质、以街区为基础的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新型城市形态,营造“城市建在公园里,城市无处不公园”的全息城市场景。
公园内布设了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的草坪音乐广场,并打造“拉膜景观”休憩节点,市民在此唱歌、锻炼、散步、休息,热闹非凡。
音乐广场
广场旁如鸟巢一样的建筑便是公园的观鸟平台,通过在公园内投放两架湿地观鸟镜,让市民体验红石公园人与自然共处的和谐之美。
△图:壹号露营地
园内功能性设施完备,建立生态环保公厕,再加上以“自然、绿色、现代”为设计主题导视、警示、科普系统等配套服务设施,最大限度优化公园人性化服务,此外,园内还植入咖啡厅、露营地等特色场景业态。
下午四点左右,公园门口的美食长廊陆续开门,有炸串、狼牙土豆、炒板栗、炸鸡等数不尽的小吃种类,还有富有特色的地摊火锅、麻辣烫、酸汤火锅等美食。
游览路线
可直接从音乐广场正门开始入园游览,也可从美食街附近的桥入园,直奔玻璃桥参观打卡。
公共交通可乘坐地铁十号线到五津站后转新津五津1路公交到兴园1路南路段站下。从成都市区自驾到红石涵养湿地公园约1小时左右。
△图:全景导游图
图文:新津区河长办、毛雪
本期探线小编:毛雪
编辑:毛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