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创新河流治理新举措 打通治理“最后一公里”——简阳市开创河流水系治理“简阳模式”

2024-08-12 17:18  来源:简阳市河长办  

近年来,简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在阳化河流域率先探索实践小河流水系治理新模式,有效解决了河流治理的瓶颈问题,在行洪能力与蓄水能力提升、污染物排放控制、河流清洁度维护、水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成效明显,为农村小河流治理工作找寻到新的举措,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幸福河湖就在身边。

多管齐下 寻找河道污染

简阳市属沱江流域,共有大小河流69条,全长800余公里,水库60座,根据水系分布及水质达标情况,将全市水系划分为32个水系单元。依据水质段面监测数据显示,各水系单元中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高锰酸盐等超标因子影响对流域水质,Ⅴ类、劣Ⅴ类水体时有出现。

针对辖区水系污染问题,简阳市采取多管齐下寻找河道污染源。

简阳市属于川中典型的干旱地区,民间早年流传有“三年旱两头,河沟水断流”的说法。流域严重缺水和水量季节性分布不均衡,因河道梯级开发、石河堰截流以及农业提灌需求大,致使河段经常断流,水环境容量不足、自净能力弱。

简阳市农村区域面积广,农田耕地大量沿河分布,农药化肥残留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河流水库,造成水体污染。全市现有生活污水收纳池809处,排水管网2116公里,雨季生活污水溢流造成水体异常。全市60座水库,其中45座水库仍在承包经营,渔业养殖污染、底层污染物残留时有发生,这些不达标的水体均为各小水系源头。

部分中小河流近几十年从未对河道进行清淤护岸整治,受径流泥沙、枯枝落叶、作物秸秆等影响,现状河道淤堵严重、水系不通、腐质物沉积,严重影响行洪;部分河道岸坡、石河堰垮塌未能及时修复,蓄水困难。

云龙镇海棠村清水河治理前

云龙镇海棠村清水河治理前

因地制宜 明确治理思路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以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为重点,本着“小河清则大河净”的治理理念,坚持“控源截污、清淤护岸、绿色生态”的治理思路,以“一年变样、两年达标、三年变美”为治理目标,在全市范围以小水系为单元探索“资金投入低、群众支持参与度高、整治成效明显”的流域自治新模式,有效解决当前水环境治理中遇到的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瓶颈问题,打造一批人民群众满意的“微小幸福河湖”。

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既要资金投入,也需要广大群众积极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其中,创建“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政府投入、部门协同”的治理机制,实现水岸同治,不断提升行洪能力、蓄水能力,有效改善河流水环境,从而构建基层河流治理新模式。

在河道治理中坚持以河长制基层河湖管护为抓手,积极探索“河长制+村(社区)+群众”,在云龙镇创新开展河流治理自治模式,示范带动全市小水系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云龙镇海棠村清水河治理中

云龙镇海棠村清水河治理中

积极探索 带动全域治理

“以人为本、以民为根”,利用广播喇叭、标语横幅、社交软件以及群众大会、居民小组会和村民坝坝会等多种形式对河湖管理保护目的意义、方式方法进行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社会自觉,提升了群众参与河流自治和水生态保护的主动性、积极性。

抓住“解放模式”有利契机,以云龙镇为重点强化党建引领,整合力量组建专业团队,深入调研全市小河流现状,按照“一河一策、一村一策”的原则,坚持“锚定目标、分段实施、久久为功”,鼓励村(社区)党支部战斗力强,群众支持力度大,实施条件成熟的河段先行实施,通过一村带一片、一段带一条的工作模式,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河流自治工作。

秉承“小河净则大河清”的理念,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实施主体,融合上级补助与村社筹资,形成“市水务局(河长办)行业指导、镇(街道)全程监督、村集体组织实施、群众参与自治”的工作格局,对辖区内的小河流进行河道清淤、岸线清理、岸坡整治、石河堰修复,打造出一条条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自然的河流。

云龙镇海棠村清水河治理后

云龙镇海棠村清水河治理后

由简阳市总河长亲自谋划督导河湖水环境整治工作,并将治理工作作为河长制工作及水环境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激励机制、资金补助、重点督导等方式方法,有力破解农村河道治理工作不重视、不落实和小河流治理“盲区”等问题。出台《简阳市河长制财力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同时制定《简阳市水环境治理工作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由市级财政出资1500万元,加强河湖水环境后续维护管理工作。

 以点带面 推行“简阳模式”

2022年以来,云龙镇青锋村、海棠村等村社区率先探索并实践小河流治理村级自治模式。通过统一村班子思想、做通群众工作、筹措资金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对辖区内小河流进行清淤护岸整治,成效显著。在云龙镇的示范引领下,全市各镇(街道)纷纷响应,陆续开展村级自治行动,在全市掀起了一波治河高潮。

小河流治理工作,从群众的角度,解决了蓄水问题、行洪问题;从政府的角度,解决了水环境问题、社会矛盾问题。但不可忽视的是,治理过程中难免出现枯枝杂树清除、临河便道青苗补偿、河道淤泥临时堆放或还田等较为棘手的问题,需要群众支持配合,因此只有让群众真正变成治理的“主体”、成效的“受益者”、长效的“管护者”,河流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清。

简阳市创新开展的农村河流治理的“简阳模式”,通过河长制工作这一纽带,把河长、干部、群众、社会等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统一了治水的共同目标,解决好了生活、生产、生态用水。让群众成为治水、爱水、护水的“主人”,打通了农村河流治理“最后一公里”,将基层河湖管护深入到每一个神经末梢,有力地推动了河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河湖水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和改善,建设了一段段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河湖。

文字:吴渝

图片:简阳市河长办

编辑:吴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