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区:推行“河长制+政协民主监督”,凝聚河湖治理保护合力

2025-01-21 14:35  来源: 成都河湖

近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2024)》出版发行,成都市《武侯区推行“河长制+政协民主监督”,凝聚河湖治理保护合力》和《新都区水梨村水生态价值转化的探索》两个案例上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武侯区的探索实践。

谱碧水联盟之音 奏幸福河湖之乐

——成都市武侯区推行“河长制+政协民主监督”凝聚河湖治理保护合力

摘要: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以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为出发点,开启了全面强化河长制的新征程。为落实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四川省“河长制+政协民主监督”试点工作落地武侯。成都市武侯区以此为契机,通过建立“河长制+政协民主监督”联合宣传、联合巡查、定期会商等一系列联动机制,从巡河查河到问河管河引入政协力量深度参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巡河监管、履职监督、问题交办、跟踪问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协商聚人心、凝共识,以监督解难题、促成效,推动辖区水生态持续向好,形成守护绿水青山的强大合力。

关键词:河长制、民主监督、政协力量、联动共治

引言: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到,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总基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都市武侯区充分发动多元力量参与河湖管理保护,通过建立“河长制+政协民主监督”协同联动共治机制,在突出政治引领、深度融合、跨界联动等方面创新发力,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生态链,全面促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武侯经验”。

一、背景情况

(一)发展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理论,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新发展阶段”到“新发展理念”到“新发展格局”,再到“新质生产力”,主题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武侯区自2017年4月全面建立河长制以来,先后实施了黑臭水体治理、水污染防治攻坚、宜居水岸建设和水系连通工程等一系列标本兼治、质效并举的措施,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成都市武侯区在全省率先组建了民间河长和第一支专家河长队伍,形成了以官方河长为主导、民间河长为补充、专家河长为指导的河长制队伍体系。

成都市武侯区河长制从建立机制、责任到人、搭建四梁八柱的1.0版本,到重拳治乱、清除存量遏制增量、改善河湖面貌的2.0版本,进入到全面强化、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3.0版本。升级河长制3.0版、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既需要进一步夯实河湖生态本底,还需要不断提升河湖治理能力,更需要充分凝聚全社会智慧和力量推动河长制高质量发展。

(二)现实主导性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并主持召开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河湖监管的不断加强,大规模的河湖违法违规行为日趋减少,但也存在打“擦边球”的现象,对河湖健康造成隐藏伤害。

当前,河长制已进入从全面强化、标本兼治到打造幸福河湖的3.0版本,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发展,成都市武侯区以推行四川省“河长制+政协民主监督”试点工作为契机,引入政协力量参与河长制六大任务,不断创新河湖管理保护模式,推动形成河长制联防联动工作格局,既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效实践,也是深入推进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的现实需求。

二、主要做法

(一)从体制机制上把脉,共筑生态河

一是高位推动,政协领导带头干。由区政协分管领导担任区级河长,高位推动责任河道(鸡公堰)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实施全线拆迁拆违约7000余平方米,关停沿河“三无”企业30余家,清运河道淤泥1万余立方米,铺设截污管道500余米,整改排污口50余个,推动鸡公堰河道水质从黑臭转变为III类。二是高频联动,政协委员参与干。制定出台《武侯区“河长制+政协民主监督”参与机制试点方案》,特聘8名政协监督员深度参与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建立联合宣传、联合巡查、定期会商等一系列联动机制,参与创建“双11”(11个基层社区,11种不同河湖管护模式)武侯特色基层河湖管护,推动河湖管理工作提档升级。三是高效驱动,政协力量合力干。筹建碧水联盟人才库,吸纳政协委员、高校教授、行业专家、民间志愿力量等500余人入库,参与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产业布局等多方面,充分集聚多元参与优势,为推动解决行业性、区域性治水难题提供人才支撑。

聘任特邀政协监督员

▲聘任特邀政协监督员

(二)从联防联控上问诊,共护健康河

一是找准问题点,政协参与发现河湖问题。深入查找河湖问题,畅通线上线下投诉建议渠道,收集回复群众反馈的河道相关信息9500余条,分类分重点整理汇集,形成河湖管理保护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专项提案报告5篇,精准分析、快速回应群众诉求,全面体现政协协商在河湖治理保护中的纽带作用。二是立足问题源,政协参与分析河湖问题。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角度出发,贴近群众从“用上水”到“用好水”的实际需求,结合武侯区滨水空间形态风貌整体打造,梳理出8个问题、11项建议,积极主动跟踪问效供排净治全过程,为武侯水环境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斩断问题根,政协参与解决河湖问题。政协力量深入分解河湖问题,采取走访调研进部门、普法宣传进企业、政策制度进社区、有效协商进小区等多种方式,协助解决辖区内地铁施工违规排水等长期动态排污问题3个,协调解决五大花园小区管网病害等居民长期投诉的基础设施问题,覆盖11个街道开展基层社区河湖管护巡回宣讲,切实推动解决河湖顽疾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河湖问题。

联动处置涉水排污问题

▲联动处置涉水排污问题

(三)从河湖生态上建言,共建美丽河

一是政协长效监督,轻言河湖“小微问题”。参与河道巡查、水质采样、污染溯源等一线,针对河湖管理保护中的常态问题和小微问题,通过“武侯护水达人”小程序第一时间进行交办处理,形成问题闭环。政协委员累计参与巡河100余公里,发现交办河道问题40余个。二是政协高效协商,直言河湖“一般问题”。针对河湖管理保护中的共性问题和一般问题,利用联席会议、联合巡查、督办交办等方式,协调综合执法、住建、生态环保等多部门,推动相关问题及时有效整改。2023年,在区政协的有效参与下,区河长办向相关责任单位督办交办并解决河湖问题37件。三是政协有效议政,多言河湖“重要问题”。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区政协专题调研小组专题调研“成都市主城区第一个纳入国家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的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武侯区宜居水岸工程”(项目总概算约37亿元),深入分析在项目管理、群众需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12条具体解决措施,进一步推动重大水务工程建得好、管得好,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政协课题组调研武侯区宜居水岸工程

▲政协课题组调研武侯区宜居水岸工程

四) 从全民参与上献策,共享幸福河

一是建好交流“微阵地”,政协来当联络员。建立11个“委员河长”工作站,覆盖72个社区全面收集群众对河湖管理保护的意见建议,搭建群众便捷参与爱水护河桥梁,推动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善听群众言、服务群众事。二是善用宣传“小讲台”,政协来当宣传员。深入工地、社区、居民圈等,参与开展河长制“七进”等活动20余次,宣传覆盖上千人次,向社会各界宣传呼吁“绿水”生态对美化家园、改善环境的重要意义,持续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三是搭建共治“大平台”,政协来当协调员。号召多部门力量积极参与河湖管理保护,组织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开展户外沙龙、巡河游园等活动2场,探索生态司法参与河长制工作实践;联合教育部门举办河湖主题征文绘画比赛,收集学校学生作品1万余件,形式多样的践行“保护环境从娃娃抓起”,更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参与河湖治理与保护,形成“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

“河长制+政协民主监督”联合宣传日户外沙龙

▲“河长制+政协民主监督”联合宣传日户外沙龙

三、经验及启示

(一)从河长主治到多元共治,政协力量必不可少

加速形成河湖管理保护跨行业跨部门共同参与工作新格局,是政协力量参与河长制的基本策略和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河长制+政协民主监督”的联动优势,通过政协力量的深度参与,切实利用好政协资源环境人才密集的优势,发挥专家、委员的智库作用,聚焦水环境治理保护的难点和堵点,撬动多部门、跨行业、全社区的资源力量共同参与治水管河工作,对推动河长主治到多元共治具有现实意义。

(二)从多元共治到区域自治,政协力量不可或缺

助推河长制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是政协力量参与河长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河长制+政协民主监督”的融合优势,通过政协力量的有效参与,对河湖管理保护具体病症进行把脉问诊,整体性、系统性分析梳理河湖根源问题,协调协商跨流域、跨区域的河湖管理保护争议问题,形成区域性协调治理机制,让治水管河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探索中提升,对推动多元共治到区域自治具有促进作用。

(三)从区域自治到全域精治,政协力量至关重要

探索河湖管理保护新模式,推动形成河长制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是政协力量参与河长制的丰富内涵和实质追求。充分发挥“河长制+政协民主监督”的号召优势,通过政协力量的有效参与,在河道水质达标、滨水空间打造、河湖生态修复、幸福河湖建设等方面进行监督问效,从政策执行到服务群众实际的角度提出高质量、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不断创新基层河湖管护的亮点和看点,持续助推河湖管理水平提质增效,对推动区域自治到全域精治具有实践价值。

原标题:河湖长制典型案例 | 武侯区:推行“河长制+政协民主监督”,凝聚河湖治理保护合力

编辑:毛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