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楼公园与流淌千年的锦江史诗

2025-04-17 16:49  来源:武侯区河长办  

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荣

李冰兴水利而修建都江堰留下千年世界文化遗址

文翁“修兴湔江”造就独一无二的“湔水九分”壮阔景观

有了“纵贯三百里,润泽两千年”的天府平原

成都从未停止过对治水的脚步

风生“水”起,点“水”成金

为进一步宣传展示我市具有代表性的水文化和水经济示范点,“红星新闻网携手成都河湖”联袂推出“乐水成都”专栏,讲好水润天府故事,带大家一起感受水美城兴下的千年锦官城。

望江楼公园与流淌千年的锦江史诗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古代属地陆路交通不便,水路交通成了当时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丰富了成都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坐落于锦江南岸的望江楼,与锦江相依相伴,在清代光绪年间是进出成都的必经之路,古人常在江楼送客、锦江行舟,望江楼成为了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步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望江楼公园,岸柳石栏,波光楼影,翠竹夹道,亭阁相映,每一处景致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图片1

建筑与文化的辉映

清代蜀中科第衰歇,建楼以镇风水。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崇丽阁建成,俗称“望江楼”,取自晋代左思《蜀都赋》“既丽且崇,实号成都”,楼高27.9米,是当时成都市最高的建筑。一楼挂有全国著名三大长联之一;二楼供奉掌管科甲功名的文曲星,独悬天下绝对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望江楼与锦江碧水交相辉映,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诗作赋,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望江楼,不仅是观赏锦江风光的绝佳去处,更成为巴蜀文化的重要阵地。

IMG_4652

才情与诗意的交融

望江楼公园因薛涛而生,实为明代蜀藩凿井打水仿制薛涛笺的地方,井以笺名,故称薛涛井,沿袭至今。

IMG_2686

从明代开始,以涛井为发端,逐渐成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和振兴文风的文化胜地。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薛涛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卓然才情立身其间,浮沉际遇,慨然而歌,一生作诗500余首,为唐代女诗人之冠。

IMG_2670

公园内的翠竹、古建等都与薛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翠竹是薛涛的最爱,她是中国竹文化的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望江楼旁近三百亩的土地上栽种了一百多种竹子,人们用竹子遍布的园林来象征诗人的高洁品味,永远怀念她崇敬她。

市井记忆水文化传承

锦江,自古以来就是成都的黄金水道。濯锦楼边的水码头是古时水路进出成都的必经之路,曾经舟船云集,船只往来如梭,成为人们接风洗尘,送别之地,这里宋美融、郭沫苦、巴金等人均曾在汇楼宴客,见证了成都水运的繁荣与市井文化的兴盛。

IMG_4637

码头旁的茶馆,更是人声鼎沸,说书声、谈笑声此起彼伏,成为老成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随着锦江水环境治理工程的推进,望江楼公园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保护望江楼公园的林业资源、守护锦江,武侯区创新推动“河长制+林长制”联动机制,开展巡林和沿锦江巡河等志愿者活动,清理锦江河道周边垃圾,带动居民重视对林业资源、古树名木和河道周边的环境的保护,营造爱绿、护绿、建绿、管绿的浓厚氛围。

IMG_4641

望江楼公园作为成都历史文化的地标,与锦江共同构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景观,它们见证了成都的繁华与变迁,也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望江楼与锦江的故事,是成都水文化的一个缩影,也将在幸福河湖建设下继续流传下去。

图文:毛雪

编辑:毛雪